专利摘要:
废油燃烧转换装置,包括炉体、风机和油箱,炉体下部设有燃油进口,油箱通过输油管与燃油进口连通,炉体上部设有烟气出口,炉体内腔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催化室、第二催化室,第一催化室内设有加热废油的催化机构,催化机构与炉体内壁的连接边低于燃油进口;第二催化室、第一催化室对应部位的炉体上分别设有上进风口、下进风口,风机出风口与上进风口、下进风口连通,炉体内腔设有竖向的上送风管,上送风管的下端密闭,上送风管在第二催化室空间的部位开有多个送气孔,催化机构上方安装下送风的旋转气流机构,上送风管、旋转气流机构分别与上进风口、下进风口连通。本实用新型能保证废油燃烧充分,减少烟气量,提高燃烧和热效率。
公开号:CN214332742U
申请号:CN202120325768.1U
申请日:2021-02-04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刘新国;徐景芹
申请人:徐景芹;
IPC主号:F23G7-05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暖设备技术领域,涉及燃烧室以及换热结构的改进,具体为一种废油燃烧转换装置。
[n0002] 在工业和民用领域所产生的废油,包括各种车辆产生的废机油、废柴油、废齿轮油以及餐饮产生的废食用油等也越来越多。废油收集、存储要求较高,需要密封容器存放且不可混合,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目前,在回收利用方面,仅有少量废油经过提纯处理后可以再利用,而大部分废油只能当作垃圾处理,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n0003] 废油具有较高的热值,可以作为取暖的燃料使用,以实现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兼顾。现有的废油燃烧设备,主要包括炉体、风机等设备,炉体下部设置废油入口、顶部带有排热口、中部设有进风口,风机为炉体提供助燃空气。
[n0004] 由于废油常态下较为粘稠,需要进行辅助点燃,而现有废油燃烧设备一般是直接用废油点火,在引火、熄火时会产生大量烟气;对废油的预热催化不足,废油燃烧不充分;除此之外,现有的废油燃烧装置大部分仅仅利用炉体本身散热取暖,使用场合有限,且均未配套烟气净化措施,易产生二次污染。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油燃烧转换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废油燃烧设备对废油预热、催化不足以及燃烧不充分的问题。
[n0006]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n0007] 废油燃烧转换装置,包括炉体、风机和油箱,所述炉体下部设有燃油进口,油箱通过输油管与燃油进口连通,所述炉体上部设有烟气出口,所述炉体内腔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催化室、第二催化室,第一催化室内设有加热废油的催化机构,所述催化机构与炉体内壁的连接边低于燃油进口;所述第二催化室、第一催化室对应部位的炉体上分别设有上进风口、下进风口,风机出风口与上进风口、下进风口连通,所述炉体内腔设有竖向的上送风管,上送风管的下端密闭,上送风管在第二催化室空间的部位开有多个送气孔,所述催化机构上方安装下送风的旋转气流机构,所述上送风管、旋转气流机构分别与上进风口、下进风口连通。
[n0008]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n0009] 如上所述的废油燃烧转换装置,所述催化机构为安装在炉体内腔底部上方的隔板,隔板上开有多个催化通孔。
[n0010] 如上所述的废油燃烧转换装置,所述旋转气流机构为环形管,环形管上开有多个均布的向下送气斜孔,环形管通过短管与下进风口连通。
[n0011] 如上所述的废油燃烧转换装置,所述烟气出口与换热机构的烟气进口连通,换热机构内填充有换热介质。
[n0012] 如上所述的废油燃烧转换装置,所述换热机构由换热箱、设置在换热箱内的换热管构成,换热介质填充在换热箱与换热管之间,所述换热管的进口与烟气进口连通,换热管的出口与烟气排放口连通。
[n0013] 如上所述的废油燃烧转换装置,所述烟气排放口上安装烟气净化机构。
[n0014] 如上所述的废油燃烧转换装置,所述烟气净化机构包括水箱、弯管,弯管一端与烟气排放口连接,弯管的另一端带有扁平部,扁平部开有多个排烟细孔,所述扁平部设在水箱液位下,水箱上部安装有烟囱。
[n0015] 如上所述的废油燃烧转换装置,所述炉体安装在壳体内,壳体与炉体之间设置有隔热保温材料。
[n0016] 如上所述的废油燃烧转换装置,所述上送风管、旋转气流机构与风机的连接部位分别设有调节风量的阀门或风门。
[n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n0018] 本装置在炉体内腔从下至上依次划分成第一催化室、第二催化室,对废油点火起到助燃,使废油燃烧更稳定和完全;强制促进气流和废油及其气体充分混合、燃烧,增加废油及其气体燃烧时间,保证废油及其气体燃烧完全,减少烟气量,提高燃烧和热效率。具体而言:
[n0019] 1.在第一催化室配置有加热废油的催化机构,利用该催化机构可以对粘稠态的废油进行预热,且可以将废油表面催化形成气态,对废油点火起到助燃,克服了在引火或熄火时多会大量产生烟气的缺陷。同时使废油燃烧更稳定和完全;在该催化机构的上方还设有旋转气流机构,将气流和燃烧火焰旋转使气流和废油及其气体充分混合、燃烧,增加废油及其气体燃烧时间,保证废油及其气体燃烧完全,减少烟气量,提高燃烧和热效率。
[n0020] 2.在第二催化室中间设有竖向的上送风管,上送风管在第二催化室空间的部位开有多个送气孔,上送风管及其送气孔,也可以实现旋转气流机构同样的气流旋转效果,同时其可以对燃烧火焰形成下压和上下循环,从而能进一步的将废油进行充分燃烧。
[n0021] 3.除此外,设置的换热机构可以增加废油燃烧热能的利用方式和距离,扩大本装置的使用范围,而配置的烟气净化机构能够将烟气进行清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避免污染保护环境。
[n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
[n0023]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n0024] 图2是图1中所述炉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n0025] 图3是图2中Ⅰ局部放大图;
[n0026] 图4是图2中Ⅱ局部放大图;
[n0027] 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烟气净化机构的示意图。
[n0028] 附图标记:1-炉体,11-燃油进口,12-上进风口,13-下进风口,14-烟气出口,2-风机,3-油箱,4-上送风管,5-环形管,51-送气斜孔,6-隔板,61-催化通孔,7-烟气净化机构,71-水箱,72-弯管,73-扁平部,74-水箱液位,8-壳体,9-隔热保温材料,10-底座。
[n0029]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n0030]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废油燃烧转换装置,包括炉体1、风机2和油箱3。为便于安装和移动,该风机2、油箱3和炉体1均安装在底座10上,其中,油箱3、风机2布置在炉体1的一侧,炉体1另一侧用于布置换热机构和烟气净化机构7。
[n0031] 该炉体1安装在壳体8内,壳体8与炉体1之间敷设隔热保温材料9,隔热保温材料9可以采用陶瓷纤维毯、硅酸铝毡、碳化硅纤维、气凝胶毡、玻璃棉、岩棉等,以降低炉体1散热,提高热效率,同时有利于废油的稳定燃烧。
[n0032] 继续参见图2,本实施例在该炉体1下部设有燃油进口11,油箱3通过输油管与燃油进口11连通,油箱3中设置有浮球阀,同时在输油管上还可以安装电磁阀,电磁阀与炉体1内腔温度形成反馈电路,用以实时控制废油输送量。
[n0033] 本实施例中炉体1的内腔,其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催化室、第二催化室,第一催化室内设置可加热废油的催化机构,催化机构与炉体1内壁的连接边低于燃油进口11。利用该催化机构对粘稠态的废油进行预热,将废油表面催化形成气态,对废油点火起到助燃,克服了在引火或熄火时多会大量产生烟气的缺陷。
[n0034] 如图4所示,该催化机构可以采用隔板6,该隔板6安装在炉体1的内腔底部,隔板6上开有多个催化通孔61;隔板6四周与炉体1的内腔采用电焊固定连接。除了采用隔板6外,还可以采用向上拱起的碗状加热罩,加热罩的外沿带有向上的折边,用于对流入的废油进行预热和催化。
[n0035] 参见图2所示,第二催化室、第一催化室对应部位的炉体1上分别设有上进风口12、下进风口13,风机2出风口与上进风口12、下进风口13连通,所述炉体1内腔设有竖向的上送风管4,上送风管4的下端密闭,上送风管4在第二催化室空间的部位开有多个送气孔,催化机构上方安装下送风的旋转气流机构,上送风管4、旋转气流机构分别与上进风口12、下进风口13连通。
[n0036] 为了控制风机2的送风量,以方便调节和控制炉体1内腔燃烧温度,在上送风管4、旋转气流机构与风机2的连接部位分别设有调节风量的阀门或风门。
[n0037]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该旋转气流机构为环形管5,环形管5上开有多个均布的向下送气斜孔51,环形管5通过短管与下进风口13连通。利用该旋转气流机构,将气流和燃烧火焰旋转使气流和废油及其气体充分混合、燃烧,增加废油及其气体燃烧时间,保证废油及其气体燃烧完全,减少烟气量,提高燃烧和热效率。
[n0038] 本实施例中采用环形管5及其下侧开设的送气斜孔51构成旋转气流机构,经过流体力学计算和试验,采用环形管5具有较小的结构阻力,便于加工和降低成本,能降低风机2的耗能,方便控制燃烧火焰等气流的旋转速度和频率。同时,利用送气斜孔51的气流吹扫作用,还可以降低环形管5的受热温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n0039] 本实施例中配置的换热机构由换热箱、设置在换热箱内的换热管构成,换热介质填充在换热箱与换热管之间,该换热管的进口与烟气进口连通,换热管的出口与烟气排放口连通。
[n0040] 在炉体1上部设有烟气出口14,该烟气出口14用于连接换热机构的烟气进口或者当仅利用炉体1供热时,在烟气出口14上安装烟气净化机构7或者烟囱。
[n0041]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烟气排放口上安装的烟气净化机构7。该烟气净化机构7包括水箱71、弯管72,弯管72一端与烟气排放口连接,弯管72的另一端带有扁平部73,扁平部73开有多个排烟细孔,该扁平部73设在水箱液位74下,水箱71上部安装有烟囱。
[n0042] 利用该扁平部73上的排烟细孔可以对烟气气流切割并均布,可以避免烟气气流与清洗介质碰撞时压力差过大产生的爆气和噪声,同时,将烟气气流进行切割后,促进了烟气气流和介质接触的清洗面积,提高了烟气除尘等净化效果。
[n0043] 本实施例中扁平部73上的排烟细孔、隔板6上的催化通孔61、环形管5下侧的送气斜孔51以及上送风管4上的送气孔,上述孔径均可以在2~10mm范围进行配置,环形管5上的多个送气斜孔51按顺时针均匀布置,送气斜孔51的倾斜角度在30~70°范围。
[n0044]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
Claims (9)
[0001] 1.废油燃烧转换装置,包括炉体、风机和油箱,所述炉体下部设有燃油进口,油箱通过输油管与燃油进口连通,所述炉体上部设有烟气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腔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催化室、第二催化室,第一催化室内设有加热废油的催化机构,所述催化机构与炉体内壁的连接边低于燃油进口;所述第二催化室、第一催化室对应部位的炉体上分别设有上进风口、下进风口,风机出风口与上进风口、下进风口连通,所述炉体内腔设有竖向的上送风管,上送风管的下端密闭,上送风管在第二催化室空间的部位开有多个送气孔,所述催化机构上方安装下送风的旋转气流机构,所述上送风管、旋转气流机构分别与上进风口、下进风口连通。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油燃烧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机构为安装在炉体内腔底部上方的隔板,隔板上开有多个催化通孔。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油燃烧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气流机构为环形管,环形管上开有多个均布的向下送气斜孔,环形管通过短管与下进风口连通。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油燃烧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出口与换热机构的烟气进口连通,换热机构内填充有换热介质。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油燃烧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构由换热箱、设置在换热箱内的换热管构成,换热介质填充在换热箱与换热管之间,所述换热管的进口与烟气进口连通,换热管的出口与烟气排放口连通。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油燃烧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排放口上安装烟气净化机构。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油燃烧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净化机构包括水箱、弯管,弯管一端与烟气排放口连接,弯管的另一端带有扁平部,扁平部开有多个排烟细孔,所述扁平部设在水箱液位下,水箱上部安装有烟囱。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油燃烧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安装在壳体内,壳体与炉体之间设置有隔热保温材料。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油燃烧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送风管、旋转气流机构与风机的连接部位分别设有调节风量的阀门或风门。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WO2021036796A1|2021-03-04|一种具有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的节能环保燃气灶
CN214332742U|2021-10-01|废油燃烧转换装置
CN102052685B|2012-07-04|焚烧法处理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及处理烟气的焚烧炉
CN112762465A|2021-05-07|废油燃烧转换装置
CN2847195Y|2006-12-13|高温回转窑
CN102818265B|2014-12-17|储热高温空气燃烧方法在燃烧器或燃烧炉中的应用
WO2011131037A1|2011-10-27|一种燃烧炉
CN204678386U|2015-09-30|生物质燃料锅炉
CN103383143A|2013-11-06|一种新型高效热风炉
CN207350378U|2018-05-11|地沟油自身热雾化清洁燃烧炉
CN211011477U|2020-07-14|一种多功能生物质颗粒燃料取暖炉
CN2637937Y|2004-09-01|一种厨用柴油炉的炉头
CN212618477U|2021-02-26|步进电机配风式植物油节能灶芯系统
CN208170377U|2018-11-30|一种液态燃料燃烧炉
CN212657762U|2021-03-05|甲醇采暖炉
CN213686936U|2021-07-13|柴油光波炉
CN210088814U|2020-02-18|一种硅溶胶生产用新型锅炉
CN208687977U|2019-04-02|一种具有定向吸热功能的立式热水锅炉
CN210267247U|2020-04-07|混合燃烧灶及垃圾气化焚化炉
CN2596204Y|2003-12-31|热风烘干器
CN105299739A|2016-02-03|旋转火焰取暖器
CN205535780U|2016-08-31|一种新型煤粉燃烧器
CN2578719Y|2003-10-08|环保型节能加热器
CN201152523Y|2008-11-19|一种节能减排立式锅炉设备
CN2545488Y|2003-04-16|半水墙式垃圾焚烧炉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325768.1U|CN214332742U|2021-02-04|2021-02-04|废油燃烧转换装置|CN202120325768.1U| CN214332742U|2021-02-04|2021-02-04|废油燃烧转换装置|
[返回顶部]